公園處褐根病預防檢測與 防治計畫
公園處褐根病預防檢測與防治計畫 109.8.28 訂定
壹、前言 樹木褐根病(Brown Root Rot Disease)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林 木、多年生果樹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會引起根部腐敗而導致全 株凋萎死亡,臺灣在民國 17 年即已發現褐根病,為臺灣木本植物最 主要的根部病害之ㄧ。在臺灣主要分佈在海拔 800 公尺以下之排水良 好、具貧瘠砂質土壤的山坡地及平原,寄主範圍廣泛,包括多種果樹、 觀賞花木、園樹、行道樹和海岸防風林、多年生雜草及灌木等,有紀 錄的木本寄主種類超過 100 種。 本病會引起根部腐敗而導致全株萎凋死亡,已成為目前臺灣木本 植物根部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有「林木殺手」或「樹癌」之稱。褐 根病菌感染後,主要造成根部腐朽海綿化,使植物的輸送水分養分能 力減弱或喪失,以及支撐能力減弱或喪失,是一種會讓植物死亡以及 突然倒伏的病原菌。本病好發於熱帶,研究顯示幾乎所有有木質部的 樹木皆會遭受感染。對市民生命財產帶來威脅。 本處依「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巡查作業程序」及「行道樹巡查作業 程序」由受過教育訓練之巡查員,每月進行 1 次樹木巡檢,一旦發現 罹病樹木,即通報納入防治作業。自 95 年開始至 108 年底共計發現 4,257 株罹褐根病樹木,約佔轄管樹木數量約 19 萬株之 2.18%。本處 發現樹木罹患褐根病後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證實有效之 土壤燻蒸法於移除病株地上部及根部後,消毒土壤避免傳染給鄰近健 康植株,然近年來仍有零星樹木因感染褐根病但無病癥卻發生無預警 倒塌之案件,為降低類似案件發生之風險,是以擬定本計畫,期能早 期發現或採行預防措施。 4 貳、褐根病傳播方式、病徵與鑑定方式 一、褐根病的傳播方式: (一)根對根傳播:褐根病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藉由罹病的根部接 觸到健康的根部造成感染。褐根病菌在土壤裡的殘根上可存 活 10 年以上。 (二)孢子傳播:褐根病菌為真菌的一種,生活史分為菌絲體(營養 生長)與子實體(生殖生長)兩種型態。子實體一般會伸出土面 並產生孢子,孢子成熟即會飛散,飄散距離大約 10 公尺,如 降落到附近樹木,其會經由傷口處造成感染,但自然界中較 少發生。 二、褐根病發病病徵: (一)根部:患部組織變色,與健康組織間界限不明顯,而後木材軟 化,數月後白腐,產生褐色網紋,是區別褐根病與其他根腐 病的重要病徵。惟根部埋在地下,要能看到褐色網紋需要工 具挖取根部,可能遭遇問題有:樹穴被根部占滿無法開挖、挖 到的不是罹病的病灶處,看不到病徵。 (二)根領或樹幹基部:當褐根病菌絲長出地面,將交織生長成菌絲 面,通常在樹幹基部較陰暗凹陷處,呈黃色至深褐色,主要 在春夏天比較容易出現,嚴重時候可觀察到子實體。這是不 需工具就可觀察到最明顯的病徵,但植株會出現菌絲面病徵, 通常根部已有 80%以上受害,而無法挽救。 (三)地上部:由於根部受侵害,地上部的葉片因水分養分運輸受 阻,會產生兩種外觀病徵: 1. 急性立枯:葉片枯黃停留在枝幹上不掉落,約 1-3 個月死 亡,以公園處經驗,罹病後以急性立枯呈現者大約占全部 比例 10%,多以榔榆、臺灣欒樹、楓香及樟樹較為常見。 2. 慢性立枯:葉片變小、葉量稀疏、葉色變淡及葉片逐漸掉 5 落,約 1-2 年後死亡。大部分罹患褐根病樹木屬於此種情 形,由於葉量變少、葉片變小、變淡為漸進性的,並不容 易察覺。 (四)味道:褐根病菌產生的特殊氣味,需由經過訓練的檢疫犬如 米格魯來做判斷,但氣味分子飄散、現場其他因素都可能影 響犬隻的判斷。 三、褐根病檢測方式 目前檢測褐根病方式大概有下列三種,各有其限制,均無法百分 之百檢出: (一) 目視巡查:觀察樹木根部有無菌絲面。 1.優點:簡單、省時,目視如已可看出菌絲面則表示已達嚴重 程度,有猝倒可能性產生,為維公共安全先移除地上部。 2.缺點:若菌絲面未於樹木根際表面形成,則無法判斷。 (二) 採檢體:針對生長弱化樹木利用工具採檢查看根部是否有褐 色網紋,若無法判斷再將檢體送往林試所檢驗。 1.優點:能檢測出肉眼看不見的菌絲。 2.缺點: (1)由於採檢位置若非褐根病感染病灶,檢驗結果仍會呈現為 「無感染」,故即使檢測結果為「無」,仍應持續密切觀察。 (2)培養菌絲到可鑑定時間約需一個月,較為費時。 (三) 以檢疫犬(米格魯)嗅聞:藉由受訓犬隻嗅聞褐根病產生之特 殊氣味。 1.優點:屬非破壞式檢查,且速度較快。 2.缺點:如樹木周邊堆積物品、種植灌木、車輛、食物、其他 動物等干擾將使檢疫犬無法專心,強風、下雨或氣溫高於攝 氏30℃使偵測犬偵測能力減弱等,正確率並非100%。有關近 年本處使用檢疫犬檢測褐根病結果請參見附錄一。 6 本處視個案狀況採取合宜方式檢測。 叁、褐根病早期檢測預防計畫 要確認樹木是否罹患褐根病,除目視有無菌絲面外,常採用採集 檢體檢驗或檢疫犬嗅聞來確認。惟本處轄管公園樹木及行道樹高達 19 萬餘株,要全面採檢或請檢疫犬檢測除曠日廢時外,經費亦難一次到 位,故採三階段檢測。 一、第一階段:褐根病熱區全面檢測 (一)熱區定義: 以本市 95 至 108 年底發現之 4,257 株罹患褐根病樹木 位置為基準點,病樹周邊範圍 20 公尺之樹木於 5 年內再發生 2 次褐根病者,表示該區域褐根病菌可能早在防治前已擴散, 因潛伏期無明顯病徵,故該區域再發生褐根病之機率較高, 屬褐根病熱區。 (二)熱區標的及數量: 依本處歷年數據分析及現場勘查確認,本處轄管之公園 與行道樹符合上開定義之熱區共有 52 處,樹木計有 915 株。 (三)檢測方式: 於今(109)年 7 月 8 日開始辦理檢疫犬檢測,若遇障礙導 致檢疫犬無法嗅聞,則採檢體送檢處理。考量檢疫犬的檢測 準確率並非 100%,故檢疫犬檢測後處理方式如下(流程如附 錄二): 1. 檢疫犬判定「有感染」褐根病者 (1)外觀有明顯弱化:列入褐根病防治預約工程辦理移除。 (2)外觀正常:採檢體送檢,確認罹病則列入褐根病防治預 約工程辦理移除,無感染則將巡查頻率由每月 1 次提 升至 2 次,持續 5 年。 7 2. 檢疫犬判定結果屬「無感染」之處理方式: 樹木巡查頻率由每月 1 次提升至 2 次,持續 5 年。 二、第二階段:褐根病潛在熱區分期分區檢測 (一) 潛在熱區定義: 以孢子飄飛距離約 10 公尺為基礎,將所有已發現褐根 病之樹木(4,257 株)所在位置周圍 10 公尺範圍列為褐根病 潛在熱區。 (二) 潛在熱區標的及數量: 潛在熱區內之樹木於 109 年 7 月 15 日清查完畢,扣除 第一階段檢測之樹木後初估約 3,894 餘株,佔本處轄管樹木 19 萬株之 2.05%,清查後進行褐根病潛在熱區樹木風險評估 (評估表如附錄三),預計 109 年 8 月 15 日完成。 (三) 檢測方式: 進行褐根病潛在熱區樹木風險評估後,其風險等級評 估為「高風險」及「中風險桑科榕屬樹木(註) 」為此階段檢 測之標的,檢測方式則採檢疫犬檢測,若遇障礙導致檢疫 犬無法嗅聞則採檢體送檢處理。 1. 上述潛在熱區樹木需檢測樹木預估數量約 2,500 株(高風 險 1,850 株、中風險桑科榕屬樹種 650 株),預計於明(110) 年分區發包辦理檢疫犬檢測。 2. 檢疫犬判定「有感染」褐根病者 (1)明顯弱化:列入褐根病防治預約工程辦理移除。 (2)外觀正常:採檢體送檢,確認罹病則列入褐根病防治預 約工程辦理移除,無感染則將巡查頻率由每月 1 次提 升至 2 次。 3. 檢疫犬判定結果屬「無感染」之處理方式: 8 巡查頻率由每月 1 次提升至 2 次(附錄三)。 4. 無檢疫犬檢疫之中風險和低風險樹木則按平常巡查方式辦 理。 註:中風險桑科榕屬樹木:分析本處 106 至 108 年外觀正常但 發生猝倒意外之褐根病案件,桑科榕屬樹種佔 83.8%(附 錄四),因該類樹種主根雖罹患褐根病,但有氣生根等可 取代主根吸收水分,因此生長較不受影響,直至主根腐朽 無法支撐即發生猝倒,或如菩提樹有落葉期,落葉時因無 葉片可供判斷,於新葉萌發時樹體負重驟增而無法支撐, 因而猝倒,而其他樹種較無此情形,故屬中風險者以桑科 榕屬樹種進行檢疫犬檢測。 三、第三階段:熱區及潛在熱區以外之區域有猝倒可能性樹木檢測 (一) 有猝倒可能性之樹木定義: 褐根病倒伏樹木以桑科榕屬樹種為大宗,另依內政部 頒訂之「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3.5 點,大樹定義 為胸高直徑 0.3 公尺以上之喬木,而以此定義之「大樹」 (樹胸高直徑 30 公分)乾重約 400 至 500 公斤,濕重約 0.75 至 1 公噸,若倒塌致災機率很高,故本階段之檢測 標的為胸高直徑 30 公分以上之桑科榕屬樹種。 (二) 第三階段標的及數量: 1.本處轄管之桑科榕屬樹木數量約 28,201 株,扣除前兩階 段檢測過之桑科榕屬樹木後,第三階段桑科榕屬樹木約 26,857 株,佔本處轄管樹木 19 萬株之 13.7%,因數量龐 大,故先清點此階段高頻率地區(如:主要幹道、校園周 邊或使用頻率高之公園區域)胸高直徑達 30 公分以上之 桑科榕屬樹木(預估數量如附錄五)。預計 109 年 9 月 15 9 日清查完成。胸高直徑低於 30 公分之桑科榕屬樹木則列 入每月一般巡查觀察追蹤。 (三)檢測方式: 檢測方式則採檢疫犬檢測,若遇障礙導致檢疫犬無法嗅聞 則採檢體送檢處理。 1. 分區進行檢疫犬檢測,預計由 111 年經費辦理分區分期 發包檢測。 2. 檢疫犬判定「有感染」褐根病者 (1)明顯弱化:列入褐根病防治預約工程辦理移除。 (2)外觀正常:採檢體送檢,確認罹病則列入褐根病防治 預約工程辦理移除,無感染則將巡查頻率由每月 1 次提升至 2 次。 3. 檢疫犬判定結果屬「無感染」之處理方式: 巡查頻率維持每月 1 次。 四、其他預防措施: (一)修剪枝條或立柱加固措施: 修剪枝條可減少受風面積及樹體重量,也可降低猝倒 造成之危害。立柱加固除須考量樹體大小及立柱的有效性 外,因行道樹穴常被根部佔滿,且考慮行人通行等因素, 須因地制宜依個案評估。 (二)檢視罹病樹木根部是否有接觸鄰近樹木: 施作褐根病預約防治工程時,應檢視開挖防治範圍周 邊距離 2 公尺內是否有樹木生長異常情形如葉片細小弱化 、或有其他樹根與病樹樹根接觸,若有則應檢查該樹是否 遭感染即納入防治,降低感染擴散之風險。(如附錄六) (三)改善棲地降低樹木染病風險:
帶狀樹穴可增加有效土壤範圍,根群生長空間增加, 促進樹木樹勢健康,視狀況以加大樹穴或帶狀樹穴為目 標。 (四)原有樹穴無法更改為帶狀樹穴處理方式: 行道樹補植時,同步設置通氣管及排水層,增加透氣及 改善積水,促進樹木根系生長,強化樹木抗病能力,減少 染病機會。 (五)安排專業訓練課程: 每年安排專業課程提升同仁專業能力、強化對褐根病 專業知識及判斷能力。
五、檢測經費、期程預估 (一) 第一階段(熱區檢測): 檢疫犬檢測915株檢測費用為9萬9,750元,於今(109) 年7月8日開始辦理,時程約2個月。 (二) 第二階段(潛在熱區檢測): 位於潛在熱區需檢疫犬檢測之樹木粗估約2,500株,以 每株200元估算,經費預估50萬元,於110年辦理完成。 (三) 第三階段(熱區及潛在熱區以外區域有猝倒可能性樹木檢 測): 預估約12,000株樹木由檢疫犬檢測,以每株200元估算, 總經費預估250萬元,經洽詢現有2家檢疫犬檢測褐根病之 廠商,其檢疫犬檢測量能1年約可檢測6000-8000株,經費 預估約150萬元,110年第二階段檢測完廠商尚有能量,將 第三階段約3500-5500株樹木納入一併檢測,其餘樹木檢測 則於111年執行完成。 (四) 樹木檢測數量統計請參閱附錄五。
肆、發現樹木罹患褐根病後防治方式: 有關褐根病之防治方法,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建議, 包括藥劑燻蒸法、土壤淹水法、自然撫育法、土壤熱蒸氣處理或其他 方法辦理(附錄七)。 以上各項方法效果不一,且部分方法不適用所有環境,可參考近 年案例(如附錄八)。考量本處轄管樹木大都位於人口稠密地區,罹病 株尚未處理前,為免因根部之腐朽造成猝倒情形,有公安之虞,先行 移除地上部,並圈圍警示及張貼公告。為確保防治效果,均依本府工 務局大地工程處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建議訂定之「臺 北市樹木褐根病防治作業手冊」所述土壤藥劑燻蒸法進行罹病樹木所 在地土壤消毒處理。
評估結果: 依資料顯示,108 年松山區民生社區之準確率低有可能是因為行道 樹位在巷道裡都有花臺存在,根系錯綜導致採樣困難,且若發病初 期病菌可能發生於根部深處,採樣只能針對樹幹部或樹基部,故導 致檢測結果不一致,目前持續針對該區樹木巡檢中。
附錄七、發現罹患褐根病後之防治方式 一、藥劑燻蒸法: 將受害植株的根部土壤挖開,深度視樹木的根系深淺而定,一 般在 50-100 公分之間,土壤開挖後,應徹底撿除所有的病殘根、 裝袋並焚毀。清除病根後的土壤拌入燻蒸藥劑進行燻蒸,藥劑 有邁隆或尿素石灰兩種,並加入水量使土壤含水量達 50-60%。 在土壤拌藥加水後,須覆蓋黑色不透光之後塑膠布 4 周,防止 氣體散逸。 二、土壤水淹法: 發病地區的土壤環境允許進行水淹處理時可採用,方法為清除 殘根後水淹 1-3 個月以上。 三、自然撫育法: 徹底清除殘根後土壤自然曝曬 3-6 個月,改種草花、灌木或抗 耐病之樹種。 四、土壤熱蒸氣處理: 土壤經攝氏 60-80 度蒸汽消毒處理 30 分鐘以上。 五、其他方法: (一)以系統性殺菌劑或抑菌劑[普克利(propiconazole)、三泰芬 (triadimefon)、撲克拉(procanazole)、三賽唑(tricycloazole)、 亞托敏(azoxystrobin)、減普寧(mepronil)、滅達樂(metalaxyl)] 進行根、莖基部高壓點滴灌注,但目前效果尚無法證實。 (二)將樹挖起來清除病根 視情況以鋼架支撐樹木或是將樹木放倒後,將根部土壤清 除使感病部位露出,以器具將感病部位切除同時於切除之健康 部位採樣 ( 需進行分離培養確認無病原菌 )。針對切除部位進 行保濕發根作業。視情況移植至他處或是將原地土壤消毒後 原 25 地種植。整體作業療程約在 100~400 萬間。通常僅於經濟文化 價值即高個案採用,且成功率不定。
附錄八、其他防治法案例 1.本處民生公園案例: 本處於96年8月發現該公園兒童遊樂區旁2株臺灣欒樹罹褐根病, 後續總共發現 33 株樹木罹病;於同年 10 月以孟宗竹施作立體狀井 字形支撐樹體,並製作褐根病解說海報加強宣導;同年 11 月使用 單一藥劑稀釋 500 倍澆灌罹病樹木總計 6 次;99 年 1 月底澆灌坤 寶生物科技之生物製劑 800 公升於罹病疫區;於同年 3 月埋設通氣 竹管,後因樹木無法醫治該處罹病樹木皆已移除。96~99 年共計花 費 175 萬餘元辦理修剪、藥劑灌注、設立及更新支撐罹病樹木之孟 宗竹等作業。 2.本處奇岩一號公園案例: 本處 105 年於北投區奇岩一號公園,委由臺灣植物及樹木醫學學會 服務部注射「植醫及樹醫學會 BR」褐根病治療性藥劑,針對已罹病 5 株樹木及周邊無病徵 3 株樹木進行藥劑注射,共計 8 株樹木;於 109 年 6 月 2 日再次勘查,原已罹病 5 株樹木皆死亡已移除,原沒 有罹病 3 株樹木仍存活。 3.本處東和公園案例: 本處於 106 年發現該罹褐根病之榕樹,經過救治但無法醫治需移除 時,因當時該里里長及護樹團體抗議而停止,並以埋設竹製通氣管、 樹梢加黑網等以加強樹體自然抗病方式救治,於 109 年 6 月 2 日再 次勘查,該罹病樹木已長出子實體,可能危及該處其他樹木。 4.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小案例: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管之受保護樹木(樟樹)因感染褐根病,經採 用外科手術救治(花費 98 萬元),惟抬升後發現內部已感染嚴重無 法醫治即移除。 5.臺北市孔廟案例: 委由臺灣大學孫岩章老師團隊進行藥劑注射(方式同本處奇岩公 27 園),惟該樹仍因褐根病導致根部腐朽嚴重故移除。 6.苗栗縣苑里順天宮案例: 苗栗苑裡順天宮百年老榕樹,101 年經苗栗縣政府協助救治,採用 引根等方式,撐過三年風雨後仍因風力太強應聲而斷。 7.臺南孔廟老榕樹案例: 於 95 年發現染褐根病,經日本國家認證樹木醫生劉東啟老師,採 用引根、埋設竹製通氣管等以加強樹體自然抗病方式治療,100 年 仍死亡。 8.苗栗縣卓蘭鎮上新里山尾伯公廟榕樹 預估年齡 220 歲,108 年發現褐根病,今(109)年抬升樹身清理腐 爛根部,總經費 500 萬元,目前持續觀察結果中。
資料來源:
https://pk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5FD0ECA732978175&sms=9259084FE1FEEAA3&s=70A003BBF742383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