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一棵樹長大,需要砍48棵樹 ?
·
「根據我的經驗,密集栽種的樹苗體型壯大數十倍時,就需要開始砍樹,否則樹木會抱怨空間太窄,活不下去。要想確保樹木能充分接受陽光照射的空間,就必須做出犧牲。因此,幾年期間強行進行砍伐,樹木間距剛開始時是一公尺,現已擴大到七公尺。也就是說,即使是粗略估算,也可知七棵樹中有六棵為之消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改寫自禹鐘榮著、盧鴻金譯《樹木教我的人生課》)
▩ #數感生活|縫隙的數學聯想 🌲 ▩
今年的學測終於結束了!在國語文寫作第二大題的題幹裡,出現了上面那一段引文。題目請同學們從引文判讀森林需要縫隙的原因,思考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並且以「縫隙的聯想」為題,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感思與體悟。
許多老師與同學認為這道題目的發揮空間很大。不管是論說或者抒情,都有角度可以切入。我們也很樂見同學們從生活經驗中找到素材,融入在寫作裡。不過,不曉得眼尖的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段引文其實是一道數學問題呢!
▍行道樹與森林
我們假定作者所說「樹木間距從1公尺擴大到7公尺」是真的。那麼,為了讓一棵樹存活下來,需要疏伐多少棵樹呢?
我們經常會看到路旁的行道樹筆直排成一列,像🌳🌳🌳🌳🌳🌳🌳這樣,而且彼此等距。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樹距要變為7倍,那麼作者推論「7棵樹中有6棵為之消失」的確是合理的。
不過,森林裡的樹木並不只是排成一列,而是在一片寬廣的坡地上,前後左右散開來生長。假設樹木在坡地上排成正方形的格子點,像是
🌳🌳🌳🌳🌳🌳🌳🌳
🌳🌳🌳🌳🌳🌳🌳🌳
🌳🌳🌳🌳🌳🌳🌳🌳
🌳🌳🌳🌳🌳🌳🌳🌳
這樣。那麼,如果要讓樹距變成7公尺,仍然只需要疏伐6棵樹嗎?一旦畫成平面圖形,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不只這個數字。
在7行7列的49棵樹木中,只留下1棵樹的話,那麼49 - 1 = 48,總共會需要疏伐48棵樹喔!
▍三角格子森林會砍得比較少嗎?
欸可是,48棵樹,會不會砍太多了啊?有辦法留下更多樹嗎?
這問題讓我們聯想到疫情期間的社交距離。我們一方面想要跟鄰近的人保持一定距離,但又想要充分利用空間。
我們以前在研究社交距離時,曾經得到一個結果:讓鄰近的3人之間都排成正三角形,就可以在同樣的面積裡容納最多的人。我們不禁好奇:如果樹木排列在三角格子上,可以留下更多的樹嗎?
我們將樹木的位置想像成三角格子,像是
🌳🌳🌳🌳🌳🌳🌳🌳
🌳🌳🌳🌳🌳🌳🌳
🌳🌳🌳🌳🌳🌳🌳🌳
🌳🌳🌳🌳🌳🌳🌳
這樣。那麼,當樹距變成7公尺,會需要疏伐多少棵樹呢?這問題就需要想一下了。
【想法1】
首先,邊長為7公尺的每個正三角形內部,都含有一個邊長為5公尺的正三角形,當中有1+2+3+4+5 = 15棵樹。這15棵樹,是由3棵存活的樹包圍起來的,因此每一棵存活的樹都在一個小正三角形內承接了15 ÷ 3 = 5棵樹的犧牲。
而,一棵存活的樹,周圍有6個小正三角形;所以,一棵存活的樹至少承接了6 × 5 = 30棵樹的犧牲。
接著,每棵存活下來的樹,在7公尺外還有6棵存活的樹,而且它們彼此的連線上,都各有6棵樹需要疏伐(像是🌳❌❌❌❌❌❌🌳)。你可以想像,這6條連線中的每一條連線,都是由2棵存活的樹相連而成的,因此一棵存活的樹其實在每一條連線上都承接了6 ÷ 2 = 3棵樹的犧牲。6條連線加總起來,就是18棵樹的犧牲。
所以,假如樹木是這樣排列的話,那麼1棵樹的存活,需要30 + 18 = 48棵樹的犧牲,才能讓樹距變成7倍。
【想法2】
欸但是,換個角度想,其實三角格子不就是把方形格子推得歪一點而已嗎?根本不用那麼複雜的計算。三角格子森林需要疏伐的樹木數量,跟方形格子森林其實一樣多!
用線性代數的語言來說,把方形格子經過一個線性變換(第一行向量為(1, 0),第二行向量為(1/2, sqrt(3)/2)),就會變成三角格子了。兩種格子之間根本就存在一個一對一對應關係!我昨天繞那麼多圈幹嘛!
原來,就算排成正三角形格子點,每棵存活的樹仍然需要48棵樹的犧牲!(謝謝讀者的指正。K編太粗心了。🤧)
▍不只浪漫,更是務實的考量
《樹木教我的人生課》用一種浪漫的筆調,寫下作者從樹木身上得到的啟發。不過,人工林的樹木密度需要妥善控制,這件事情卻是有紮實科學根據的喔!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身為林務局)經過長期的監測與調查,證實現代的疏伐技術能讓人工林內的樹木長得更好,使更多元的樹種都能在森林裡生存,也讓可愛的山羌與野山羊能夠來到森林裡,享用美味的灌木自助餐,富含油脂與澱粉的印度苦櫧果實更是松鼠與獼猴的最愛。
疏伐,不只是為了照顧樹木,更是為了照顧一整片森林。
不過在照顧森林的同時,你也可以多來數感實驗室逛逛,避免不小心把樹木砍得太多或太少喔!🤩(但我們相信林業署的同仁都是非常認真又專業的!👍)\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