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書屋的營隊圓滿落幕,有些小故事,也終於可以好好說說。 是毛毛蟲地獄。

17th August2024

野渡書屋的營隊圓滿落幕,有些小故事,也終於可以好好說說。 是毛毛蟲地獄。

By with 0 Comments
 野渡書屋的營隊圓滿落幕,有些小故事,也終於可以好好說說。這一路走來,最艱困的不是老屋修繕、不是募款、也不是申請實驗教育機構。最艱困的,是毛毛蟲地獄。從五月開始,水電職人團第一次進場時,現場師傅回家突然全身過敏,紅腫刺癢,好幾個師傅腫得跟苦瓜一樣。大家一開始以為是老屋廢棄太久,裡面滋生太多怪蟲,加上施工粉塵,才會導致這些症狀。我們想辦法清洗水池、噴藥消毒,本來狀況有改善,但幾天之後進場的人又再度遭殃。那種癢會傳遍全身,刺入肌骨,很多師傅去急診,我們苦無對策。六月,我們開始懷疑是毛毛蟲的細毛,因為過敏症狀非常類似,大家也開始小心翼翼避開。然而書屋的修繕卻因為經費卡關,整棟老屋多處破漏,蟲子無孔不入,我們燒蚊香、消毒,用盡各種方法⋯⋯最後進場的時候,每個人又都開始刺癢。水電職人團情義相挺,我們團隊夥伴也苦中作樂,笑著說偏鄉教育真是不容易。大家漸漸習慣到書屋之後就會全身起紅疹,也找到對治的過敏藥,外敷內服,必要時還可以去打針。我自己不愛吃過敏藥,因為吃了嗜睡。多數時候我也不擦藥,也許是因為肉身坦毒,多少會讓我心裡不要那麼內疚。就在不明不白被奇怪過敏原侵襲後,我們慢慢找到一些有用的做法。這些辦法都是暫時性的,諸如噴灑水霧、開很強的空氣清淨機等等。隨著書屋一點一點建設起來,捐款到位就建設,一路走走停停、修修補補,一切終於上了軌道。開幕試營運,短暫待在書屋的人已經只剩下輕微症狀。我們的工作人員與志工們,也習慣每天拿過敏藥擦身體,反正只要到倉庫整理書,就要有心理準備。直到這週的野渡營隊之前,我們都還在焦慮,如果持續消毒無果,那孩子們的營隊可能就必須取消了。兩週前,我的好朋友展榮,也是生態與農業的專家,被我找來幫助我們處理榕樹。我們觀察到這些毛毛蟲只會侵襲榕樹,且聽說北海岸有榕樹的校園也有類似災情傳出。本來希望修剪枝葉,但展榮一來,立刻全身過敏。他察覺事情不單純,畢竟他只是靠近榕樹,尚未觸碰任何東西,身體就中了招。我給他看我的手臂內側,滿滿紅點,那幾乎已經是我們這個夏天的回憶印記了。展榮告訴我他有辦法,我們開始了一連串的滅蟲計畫。首先,我們不希望使用農藥,畢竟一旦產生抗藥性,就是一條不歸路。我們跑遍台北農藥行,買了蘇力菌(一種殺蟲用的毒蛋白),混合配方出來的乳化劑,調出一大桶藥。我們跑了一趟萬華,跟老朋友林立青借了高壓清洗機,回到書屋對榕樹進行極限噴灑。乳化劑包覆樹葉,毛蟲吃到之後,肚腹會潰爛死亡。展榮還觀察到,這場毛蟲浩劫似乎已經進入末期,只是為何往年的三芝,都不曾出現這種蟲害呢?回家後,展榮瘋狂查找資料,終於找到國外的報導。榕樹被一種叫做「榕透翅毒蛾」的毒蟲侵襲,這種毒蛾在成長過程之中會噴毒刺,因為空氣乾燥,這些毒刺飄浮在空氣中,造成隔空傷人的假象。據了解,這種毒刺有倒鉤,直徑只有頭髮的八十分之一,肉眼根本無法觀察。我們在現場撿到榕透翅毒蛾的屍體,也找到另一種漫星黃毒蛾。這些蛾類過去幾年曾在香港、深圳、廣東ˋ等地出沒過,都是近年來的事。從五月以來的謎團,終於真相大白。而附近牧蜂農場的老榕樹沒有遭受侵襲,想來是因為那是一個友善蜂類的環境,虎頭蜂與胡蜂,是毛毛蟲的天敵。我們可不想引進這兩種天敵來反克制,展榮打給他的昆蟲專家朋友,隔幾天,我們的傭兵軍團就被空運過來了:黃斑椿象。與荔枝椿象這種可怕的外來種不同,黃斑椿象小小的很可愛,是台灣的原生種,專門克制毛毛蟲。這幾週,我們噴灑完乳化劑之後,開始放出椿象大軍,讓他們替我們消滅躲在樹裡的殘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我至今只能推測。也許因為氣候變遷,今年夏天三芝幾乎無雨,炎熱環境讓毛毛蟲暴長,量多到毒刺漂浮於乾燥空氣中,讓老屋現場宛如遭受詛咒。天地不仁,人類對地球造的業,終究也要慢慢承擔。五月以來,我常常仰天長嘆,不知道這一路努力,為何要蒙受這些不明不白的無妄之災。直到這幾週,我好似又懂了一些。我們在跟自然學習,而這位老師,確實誨人不倦。書屋經過再三消毒,這幾週過敏症狀已有明顯改善。營隊順利落幕,原本擔心的集體過敏事件沒有發生,天下了幾場雨,整個夏天,這個海邊終於有了雷聲隆隆。蟲災像是野渡即將展開旅程的小小縮影,此去一路必定披荊斬棘,然而天降大任,必有所穫。資料來源:野渡書屋

有毒毛蟲 Venomous caterpillars: From inoculation apparatus to venom composition and envenomation

07th August2024

有毒毛蟲 Venomous caterpillars: From inoculation apparatus to venom composition and envenomation

By with 0 Comments
有毒毛蟲:從接種裝置到毒液成分和中毒摘要毛蟲或蛹階段的昆蟲在受害者接觸其毛髮時會發生中毒。這些毛髮穿透皮下組織,釋放毒素,如蛋白質分解酶、組織胺和其他促炎物質。皮膚反應,包括劇烈疼痛、水腫和紅斑,是毛蟲中毒常見的局部表現,但在某些情況下,反應可發展為水泡、血皰、糜爛、瘀點、表淺皮膚壞死和潰瘍。圖1. 毛蟲毒毛的示意圖真毛:面板A和B顯示可能的毛髮形狀。變形毛:面板A和B顯示可能的變形毛髮形狀。棘刺:一種以中央主軸和含有各種刺的側枝為特徵的結構; 棘刺群:幾根棘刺的組合。 本文描述的一些毛蟲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及其變體。該圖改編自Battisti等人(2011年)的研究。這段文字描述了圖1的內容,包括毛蟲毒毛的不同類型和結構,以及圖像的來源。圖4. 毒蛾總科的有毒毛蟲代表A. Acharia stimulea:成熟毛蟲階段,背部和側面呈棕色和綠色,中央有一個類似馬鞍的橢圓形區域。其特徵是在後端有一個可變的標記,一組奶油色的斑點模仿了一張大臉。B. Doratifera oxleyi:成熟毛蟲階段,身體粗壯,顏色鮮豔,周圍有一圈肉質棘刺。C. Lagoa crispata:成熟毛蟲階段,身體顏色從橙色到灰色,毛髮濃密,背部中央有不同程度發育的深色毛髮冠。D. Megalopyge opercularis:成熟毛蟲階段,毛髮長而絲滑。E. Podalia sp.:成熟毛蟲階段,毛髮長。這些圖片由以下人員提供並經許可複製:美國教堂山瑪麗亞·德布魯因(面板A);塔斯馬尼亞博物館和藝術館的西蒙·格羅夫(面板B);康涅狄格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的戴維·L·瓦格納博士(面板C);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食品和農業科學研究所昆蟲學和線蟲學系的唐納德·W·霍爾博士(面板D);以及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動物學收藏特別實驗室的羅伯托·亨里克·平托·莫拉埃斯博士(面板E)。這段文字描述了圖4中展示的五種不同有毒毛蟲的特征,並列出了提供圖片的研究人員。如果您想了解其中一種毛蟲的更多細節,我可以提供更詳細的描述。圖3. 夜蛾總科的有毒毛蟲代表A. Arctia caja:成熟毛蟲階段,身體完全被毛髮覆蓋,背面呈黑色,腹面呈棕橙色。B. Lophocampa caryae:成熟毛蟲階段,覆蓋白色或灰白色毛髮,身體數節排列著黑色簇毛。C. Premolis semirufa:成熟毛蟲階段,身體特徵為黑色、黃色、紅色和白色混合,融合了三種不同大小的棕色和銀色毛髮。D. Pararama 的繭:注意其絨毛般的外觀。E. Euproctis chrysorrhoea:成熟毛蟲階段,展示簇毛和特徵性的白色側條紋。F. Lymantria dispar:成熟毛蟲階段,頭部有一系列成對的疣,背部有蓝色和红色成对分布。G. Thaumetopoea pityocampa:成熟毛蟲階段,呈灰黑色,具有深紅色至棕色的結節和白色至黑色不等的細毛。這些圖片由以下人員提供並經許可複製:德國斯圖加特 Wolfgang Wagner 博士(網站 www.pyrgus.de)(面板 A、E、F 和 G);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沃爾波爾的 Michael Nerrie(面板 B);以及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 Rafael Marques Porto 博士(面板 C 和 D)。這段文字描述了圖3中展示的七種夜蛾總科的有毒毛蟲,並列出了提供圖片的研究人員。值得注意的是,圖中還包含了一個繭 (Pararama cocoon),它可能也具有刺激性,但文字描述中沒有明確提及。圖2. 毒蛾總科和蠶蛾總科的有毒毛蟲代表A. Automeris sp. (Bombycoidea):成熟毛蟲階段,顯示出尖端為黑色的綠色棘刺。B. Hemileuca maia (Bombycoidea):成熟毛蟲階段,顯示出背部和側面的一排棘刺。頭部為深紅棕色,身體顏色從灰色到黑色,帶有多個白色到黃色的點。C. Lonomia obliqua

蛾類毛蟲毒刺 true setae

07th August2024

蛾類毛蟲毒刺 true setae

By with 0 Comments
 蛾類毛蟲毒刺 true setae   true setae 如 C 圖中間,沒有和細胞相連,很容易脫落,在微風的條件下,可以長距離飄行,在毛蟲範圍100內 很容易碰到。針直徑 1~2 um,只有頭髮直徑約 1/80針的長度 50 um,只有頭髮直徑約 1/2Fig. 1. The true setae and a setae field (mirror) of O.  lunifer: (A) a seta is sharp at the proximal end facilitating penetration of th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of animals, and backward-pointing barbs allow forward only migration through the tissue as an animal moves;

榕透翅毒蛾 由2名調查員用手掌和前臂內側接觸未做處理的 凳子,約5 min後2 名受試者前臂接觸凳子部位皮膚發紅、瘙 癢,10 min後前臂接觸部位出現了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疹。

07th August2024

榕透翅毒蛾 由2名調查員用手掌和前臂內側接觸未做處理的 凳子,約5 min後2 名受試者前臂接觸凳子部位皮膚發紅、瘙 癢,10 min後前臂接觸部位出現了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疹。

By with 0 Comments
 因其幼蟲蟲體著生毒毛,接觸人體皮膚後會引起皮炎,甚至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又被俗稱為「毒毛蟲」。2018年4月1日至6月10日,深圳某小學部分學生和教師共28人突發皮膚瘙癢和皮疹,皮疹主要累計手臂、頸胸部和腹部。 得病的人群要麼搬過榕樹下的塑膠凳,要麼在榕樹下逗留過。在調查現場,由2名調查員用手掌和前臂內側接觸未做處理的凳子,約5 min後2 名受試者前臂接觸凳子部位皮膚發紅、瘙癢,10 min後前臂接觸部位出現了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疹。這是一起學校皮炎暴發,暴發原 因是校園榕樹中榕透翅毒蛾幼蟲的毒毛從掉落 於塑膠凳上后,人群接觸塑膠凳表面的毒毛所 致,毒毛亦可掉落在榕樹下逗留的學生身上引起皮炎。資料來源:https://www.greening.gov.hk/filemanager/greening/en/content_131/Phauda_and_Perina_nuda_ppt2_TC.pdf

榕透趐毒蛾 時事追蹤\毒毛蟲湧現公園 「隔空」傷人 時間:2020-08-07 04:23:41來源:大公報

07th August2024

榕透趐毒蛾 時事追蹤毒毛蟲湧現公園 「隔空」傷人 時間:2020-08-07 04:23:41來源:大公報

By with 0 Comments
 榕透趐毒蛾 時事追蹤毒毛蟲湧現公園 「隔空」傷人     時間:2020-08-07 04:23:41來源:大公報 Image
 榕透趐毒蛾 時事追蹤\毒毛蟲湧現公園 「隔空」傷人   時間:2020-08-07 04:23:41來源:大公報   圖:數碼港公園內數十棵榕樹上,出現大量榕透翅毒蛾的幼蟲,令人震驚   現時本港疫情嚴峻,但炎炎夏日,在公園的樹蔭下乘涼散步,仍然是部分市民唞唞氣的方法。惟近期香港部分公園出現大量有毒小毛蟲,市民需要提高警惕。有讀者反映,在數碼港公園的榕樹上湧現大量這種毒毛蟲,這種毛蟲還會「隔空」傷人,除了不小心接觸到它的剛毛,甚至連站在樹附近,都會被牠散落的剛毛導致皮膚痕癢或起紅疹,嚴重者在半個月之後皮膚上仍留有傷痕。專家解釋今年連續酷熱高溫導致毒毛蟲大量繁殖,建議在當局未有加強滅殺之前,市民最好遠離這種榕樹。\大公報記者 楊天智(文) 大公報攝影組、受訪者(圖)   數碼港位於港島南區,疫情下,數碼港海濱公園吸引了不少想呼吸新鮮空氣的市民前來遛狗、運動、野餐。但近期公園內的數十棵榕樹上出現了大量榕透翅毒蛾的幼蟲。最先發現這一現象的,是前來參加夏令營的韋詩瑤、岑鷺、楊沐華三位同學與以及他們的指導老師劉海鵬。   學生考察數碼港公園揭發   劉老師介紹說,他們每年都會舉辦一個STEAM夏令營,帶領同學們設計科創小項目並拍攝科學微電影。按慣例,他們會去郊野公園考察,由於今年營地設在數碼港,數碼港公園就成為了觀察的不二選擇。有一天下午,在公園內他們發現榕樹上有些網狀物,還有毛蟲躲在樹縫中。這些毛蟲通體棕黑色,覆蓋着長毛,還有兩簇鬃毛。   經過翻閱文獻及徵求專家意見,他們對比後發現這種毛蟲叫榕透翅毒蛾,屬於毒蛾科,平時喜歡棲息在榕樹上。在數碼港公園中毛蟲呈輻射狀分布開來,南園的57棵榕樹中24棵有毒蛾幼蟲棲息,北園的44棵榕樹中只有兩棵發現有毒蟲。   根據榕透翅毒蛾幼蟲晝伏夜出的習性,學生們凌晨五點再次進行觀察。只見幼蟲們從樹梢上成群結隊、頭尾相接向樹根爬去,布滿了整個樹幹。有圍觀市民驚嘆,「第一次見到咁多毛蟲,真係嚇死人!」但在準備進一步進行研究時,站在樹下的韋詩瑤、岑鷺、楊沐華三人的手臂、雙腿、脖頸和肚皮上突然出現了大量紅疹,又疼又癢,不得不緊急前往就醫。直至兩周後,情況嚴重的岑鷺身上仍留有大量紅點。   明明避免了直接觸摸毛蟲有毒的剛毛,為何還會出現紅疹?三位學生與劉老師一起翻閱資料,發現2019年時在深圳一所小學,僅僅是站在有榕透翅毒蛾的樹下,21名學生、六位教師和一位校工便因接觸到毛蟲散落紛飛的帶毒剛毛,出現了嚴重的皮炎症狀。   圍封受影響榕樹滅蟲   三位中學生其後在數碼港對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到52份問卷。其中有17%的被訪者表示見過這種毒蛾幼蟲,19%的被訪者說出現過類似的紅疹。有一位來自印度的醫護人員還告訴學生們,她用家中的藥膏自行處理出現紅疹後留下了疤痕。   數碼港營運總監鄭希穎表示,數碼港一直有聘請專業團隊護理數碼港公園的環境和定期進行滅蟲工作。大約兩周前接到學生通知,在海濱公園發現大量毒毛蟲,數碼港之後已圍封受影響的樹木,並貼上告示牌,還特別安排了專業的滅蟲專家清潔,至8月3日已經完成第一輪工作,把每棵發現有蟲的樹木進行了清理。近期本港頻頻下雨,數碼港方面擔心滅蟲藥劑被沖走,因此之後還會繼續加強滅蟲工作。他們已與學生團隊聯絡,進一步了解團隊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夠共同為環境保護和公共衞生做出貢獻。   資料來源: https://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0/0807/483816.html  

榕透翅毒蛾侵襲 天氣回暖恐擴散 尖沙咀旅遊區古榕樹群垂危

07th August2024

榕透翅毒蛾侵襲 天氣回暖恐擴散 尖沙咀旅遊區古榕樹群垂危

By with 0 Comments
榕透翅毒蛾  編號「LCSD YTM/35」的細葉榕,早年枝葉茂盛,欣欣向榮從行人路向上望,可見編號「LCSD YTM/35」的細葉榕,樹頂禿枝處處。栢麗大道對開4棵垂葉榕亦疑遭榕透翅毒蛾侵襲,導致樹冠枝葉疏落。雌性成蟲全身呈黃色。雄性成蟲頭足腹有橘黃色毛。有樹木義工在彌敦道兩旁的榕樹花圃,發現大量榕透翅毒蛾蟲糞。榕透翅毒蛾幼蟲大量啃食榕樹樹葉,影響榕樹健康幼蟲會在榕樹葉面結蛹及孵化。 尖沙咀一直是重點旅遊區,其中彌敦道兩旁古樹成蔭,過去也是旅客的「打卡位」。然而,近日有樹藝師發現,上址近20棵榕樹遭害蟲「榕透翅毒蛾」侵襲,當中包括12棵屬「古樹名木」的細葉榕,更有老榕樹遭嚴重侵蝕,樹冠及樹幹枝葉幾近全禿;附近栢麗大道亦有4棵垂葉榕的樹冠大量落葉,情況不樂觀。雖然近日天氣轉冷令蛾蟲減慢生長,但有樹木學者指,若天氣回暖,蛾蟲轉趨活躍大量孵化恐釀大爆發,更擔心蛾害擴散,波及彌敦道及九龍公園其他古榕樹,最終影響尖沙咀老樹成蔭的旅遊景觀,促當局檢討防治成效,救救榕樹。   近年本港的榕樹備受「榕透翅毒蛾」及「朱紅毛斑蛾」兩種原生害蟲侵襲,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指,榕透翅毒蛾喜歡棲息於細葉榕和垂葉榕並啃食其樹葉。近年氣候暖化,趙留意到,過去每年蛾蟲繁殖及孵化2個世代,但其後增至1年出現3至4個世代。   趙解釋,當榕樹樹葉被咬腐壞,便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但榕樹會耗用儲備的養分長出新葉;當新葉又被幼蟲吃掉,令榕樹陷於無法製造養分卻不斷耗用儲備的惡性循環,長遠導致健康變差,增加感染褐根病及其他病患的機會。資深樹藝師袁達成近年經常監察該兩種蛾蟲的生態,發現榕透翅毒蛾現時已於1年內出現6個世代,呈現爆發跡象,亦對榕樹侵害加倍。   據《樹木登記冊》,介乎尖沙咀柯士甸道至梳士巴利道的彌敦道南及北行線兩旁,現時共種植32棵細葉榕,全都名列《古樹名木冊》。資料顯示,上址在在千禧年代種植39棵細葉榕,惟多年來有多棵樹被相繼移除。   上月底,袁達成與樹木義工巡視尖沙咀,發現彌敦道北行的栢麗大道,亦有4棵垂葉榕的樹冠近半枝葉稀疏,並在樹底發現大量疑似榕透翅毒蛾的蟲糞,估計正遭受榕透翅毒蛾侵襲。   他續稱,該4棵垂葉榕所在的花圃,原本植有4棵名列《古樹名木冊》的細葉榕,可是2008年時,其中1棵15米高的細葉榕嚴重枯萎,其後發現患上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同時亦遭榕透翅毒蛾入侵,致十分虛弱,終於2010年移除。同一花圃的另3棵細葉榕樹,亦於數年間被移除,當局其後於該花圃栽種4棵垂葉榕樹。   袁其後再發現栢麗大道兩旁的7棵列入「古樹名木」的細葉榕,亦疑遭榕透翅毒蛾侵襲,致樹冠葉片疏落,尚幸情況未算嚴重。不過,他指對面街的彌敦道南行方向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介乎聖安德烈堂至美麗華商場對開的5棵細葉榕,本身已患褐根病,更被發現附近有不少榕透翅毒蛾的蟲糞,懷疑老榕樹正遭受透翅毒蛾侵襲,與幼蟲在樹冠葉面孵化及啃食樹葉有關。   冀加強護養 勿令地標失色 袁提到,該5棵老樹均屬古樹名木,當中以編號「LCSD YTM/35」的老榕樹最嚴重,整棵樹失去近90%樹葉,樹冠及樹頂幾近光禿,情況極不樂觀。據《古樹名木冊》,該樹直徑逾1米,樹冠離地17米,當局對上一次檢查是2023年7月,而網頁照片亦顯示早年該樹枝葉茂盛,與現時情況相差極大。   有「樹博士」之稱的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看過上述老樹的照片後,對一眾老樹的健康感到憂慮,特別是編號「LCSD YTM/35」的細葉榕古樹情況極差,敦促相關部門即時展開救治。他稱,多年觀察發現彌敦道南行靠近尖東的一列行人路旁古樹,因鄰近商住大廈,早年建樓時曾翻土影響樹根生長,令多棵老樹的枝葉及樹冠不及對面北行線栢麗大道旁的老樹茂密。   詹語重心長地說,尖沙咀彌敦道兩旁古樹成蔭,一直是本港的城市風景,和獨有旅遊地標,希望當局認真加強護養,特別是留意預防褐根病及防治蛾蟲侵害,以免老樹健康日差,最終相繼凋亡,令這個旅遊地標失色。   袁達成亦指,榕透翅毒蛾的習性是在樹頂產卵及孵化,若氣溫合適,孵化的幼蟲大軍可在2至3天內吃光1棵大榕樹的樹葉,然後重演結蛹及孵化的過程,令樹葉大量被啃食。2020年,數碼港公園便曾發生嚴重的榕透翅毒蛾蟲患,另有環保團體於2022年2月,在西營盤多處發現有榕樹被榕透翅毒蛾侵襲。袁稱,上月中起冬季季候風帶來寒冷天氣,令榕透翅毒蛾生長放緩,暫緩蟲患,惟擔心日內天氣回復暖和,蛾蟲繁殖轉趨活躍,恐加劇對上述榕樹的傷害,並擔憂蛾患擴散到附近九龍公園內的其他百年老榕樹。   憂蛾患擴散到附近九龍公園 對於栢麗大道有花圃事隔14年後再有榕透翅毒蛾為患,袁直言情況極不理想,反映當局治病工作不善,此次事故再次敲響蛾患警鐘,希望發展局樹木管理辦公室和康樂文化事務署,盡快救治上述古樹。     詹志勇建議,當局可借助民間力量,如組織及訓練市民義工應付蛾患。他舉例,現時有承辦商在遭朱紅毛斑蛾侵襲的榕樹樹幹鋪蓋麻蓆,防止幼蟲爬上樹身,但往往見到麻蓆滿布幼蟲卻無人撿走清理,認為可訓練市民當義工協助,亦可提高市民對生態的認識。   幼蟲剛毛或致敏 醫生籲眼看手勿動 榕透翅毒蛾的幼蟲身上的剛毛,可導致人類出現過敏反應。有醫生呼籲市民眼看手勿動,並與其保持安全距離。   榕透翅毒蛾的幼蟲顏色鮮艷,身上長有長長的剛毛,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指,若人類接觸到榕透翅毒蛾幼蟲的剛毛,恐出現過敏不適。2020年,有多名學生在數碼港公園近距離觀測榕透翅毒蛾的幼蟲後出現紅疹及不適;多年前深圳亦有小學生,站在有榕透翅毒蛾棲息的大樹下,之後出現集體不適。根據報道,上述兩批學生稱當時並未接觸幼蟲,發病原因不明。   有急症科專科醫生解釋,雖然市民未有接觸幼蟲,但仍可能因觸及幼蟲掉落的剛毛,或接觸到幼蟲爬過的樹幹,沾到剛毛「中招」。他指,過敏反應一般是發癢與麻痛,建議市民遇到幼蟲,緊記眼看手勿動,並保持安全距離;在預防該類「無名腫毒」上,市民宜穿上長袖衫褲,一旦感到麻癢,可用水沖洗患處舒緩,但若出現呼吸不順暢等嚴重反應,應即時求醫。   多雨助潤澤榕樹 吸養分自我修復 去年秋季異常多雨,資深樹藝師袁達成指,雨水潤澤有助榕樹吸取養分自我修復,迎接未來的蟲害挑戰。   去年9月及10月時,颱風蘇拉、小犬及世紀黑雨帶來連場大雨,天文台錄得去年秋季的總雨量達1616.4毫米,創有記錄以來同期最高。袁達成稱,濕潤的泥土可為持續受到蟲害蹂躪的榕樹提供養分和水分,讓榕樹可以重新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然而若榕樹本身已十分虛弱,並耗盡所有儲備能量,或因衰弱而受真菌感梁,導致樹冠光禿和枯枝,恐怕健康已受到嚴重損害,較難自行康復。   他續指,現時朱紅毛斑蛾正進入幼蟲或蟲蛹越冬階段,幼蟲會下樹越冬,藏匿於地表泥面和榕樹的根隙之間化蛹。他認為,現時是防控蟲患良機,建議當局增派人手,加強清理藏於雜草、榕樹根隙間的蟲蛹,可望減低來年孵化的幼蟲數量,避免蛾患大爆發。   記者:關英傑   資料來源: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304341/%E6%AF%8F%E6%97%A5%E9%9B%9C%E8%AA%8C%E6%A6%95%E9%80%8F%E7%BF%85%E6%AF%92%E8%9B%BE%E4%BE%B5%E8%A5%B2-%E5%A4%A9%E6%B0%A3%E5%9B%9E%E6%9A%96%E6%81%90%E6%93%B4%E6%95%A3-%E5%B0%96%E6%B2%99%E5%92%80%E6%97%85%E9%81%8A%E5%8D%80%E5%8F%A4%E6%A6%95%E6%A8%B9%E7%BE%A4%E5%9E%82%E5%8D%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