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球修剪(Pollarding)
結球修剪(pollarding)是都市樹木管理很好用的一種修剪方式,可以有效的限制樹形及樹高,這種修剪方式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公園前一世紀),盛行於中世紀歐洲,如今則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於都市樹木的管理。
傳統上結球修剪的目的是取得柴火或木材,生產柴火的頻率是二到六年,生產木材的頻率則是八到十五年,現在的結球修剪則是為了控制行道樹或園藝樹的樹型,讓樹木能在有限的空間內持續生長,而不會產生過高的風險,也可以增加葉量產生樹蔭,或提高開花量。第一次修剪時先將樹木的結構枝條截斷至所需的位置,藉以促進萌芽大量生長,等到萌芽生長到一定的程度(太高或樹型過於開展時)再從最初截頂的位置之外將這些萌芽盡數修除,重複這樣的循環,最初截頂的位置會形成具有抗腐朽能力的球狀結構,達成「在有限的生長空間下維持樹形卻又不傷害樹木」的目標,隨著主幹的生長,樹會自然形成「強幹弱枝」的安全結構。
結球修剪適用於容易產生大量萌枝的樹種,包含大多數的闊葉樹及少數闊葉樹。第一次修剪必須在枝條年輕時進行,因為老的枝條太粗,癒合能力也較差,截斷後很可能被腐朽入侵而中空。結球修剪的第一次截頂跟台灣常見的斷頭修剪很像,只是斷的位置有經過選擇(通常不會太粗),針對曾被斷頭的樹枝,也可以用結球修剪的概念來進行管理。
↑ 東京街上的行道樹,落葉期間可明顯看出結球修剪形成的結構
(主枝條很粗,末梢只有細枝)觀察日本行道樹可發現,結球的部分萌發大量不定芽後會定期修除,但還會保留兩隻較好角度的枝條,目的可能是維持樹形或引導枝條生長方向(感謝讀者補充)。
↑ 另一例,同樣攝於東京
台灣都市地狹人稠,經常在小樹穴種大樹,又怕樹長得太高太大,非常適合使用結球修剪的方式來進行管理。但是依照民情及目前的修剪規範,這種方式是不被允許的,顯然國內的修剪規範還是存在不少討論空間的。
↑ 節錄自台北市樹木修剪作業規範(左圖所稱的樹冠截頂即為結球修剪的第一年作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