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的拐杖 動態支撐架



台灣景觀通常因為下列情形會對樹木立支撐架



1. 新移植的樹苗,因為樹根尚未伸展,立支撐架可以避免新生細根因搖擺而斷裂受損。

等到一兩年過去,就可以拆除。





2. 颱風季節加固。

有些樹木因為黑網沒拆、樹根固著能力不佳,或過去曾經有土球翻起的先例。

於颱風季節暫時安裝支架支撐,等到11月颱風季結束再拆除。







以上兩種都是屬於暫時性的固定,等到樹根長出來或是警報解除就應該拆掉支撐架。




拆掉支撐架,讓樹幹基部自然搖擺,

樹木能夠感知自然擺動的刺激,促使木材生長加強。



支撐架固定的時間一久,

反而會導致樹木失去自己站立的能力,

一旦支撐架拆除就癱倒不起。




有些觀念錯誤,以為樹體可以經過支撐產生"定型"的效果,誤以為樹木之後便可因此站立。




3. 另外一種常安裝支撐架的情形是,因為壓迫到人們空間的使用。

包含路邊低垂的枝條或是傾斜生長的樹幹等等。

這些樹枝和樹幹木材大多是成熟粗大,已經無法改變他們的角度和位置。






基於前面說的緣故,一旦樹木長時間倚靠了支撐架,樹體就失去了自我支撐的能力。

所以第三類的加固支撐通常是永久性的。

誰也不敢拆除,因為即使無風無雨,也會因為自己的重量而折斷倒下。





這令人有些為難,

沒有支架固定就感覺提心吊膽,但是永遠一直撐著又很難看,

每年一次次的安裝和拆除也很麻煩。



因此,

近代漸漸設計出這種可以幫助樹木自己站立的動態支撐架(彈性繩索)或鋼索,



保留了支撐固定的效果,但又給予樹木擺動的彈性。

藉此讓樹木能夠自己加固、而不是只依靠支撐架。










除了在地面使用之外,也可以安裝在樹冠裡面,讓出更多活動空間。



影片中用彈性纜繩(黑色)把過於低垂的枝條固定提起,

不像傳統支撐柱在頂舉樹枝容易弄傷樹木。

同時也給予民眾更多活動的空間,運動時不必閃躲支撐柱,

一舉兩得!




Share this:

CONVERS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