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樹旅行」「台灣賞樹情報」「都會種樹」的推手-張蕙芬 用「大樹」典藏自然
「台灣老樹旅行」「台灣賞樹情報」「都會種樹」的推手-張蕙芬 用「大樹」典藏自然
16小時 ·
悼念一位可敬、可貴、嚴肅卻浪漫的朋友
1991年,初見這位神情嚴肅的小姐時,她任職《綠雜誌》總編輯。我因為喜歡植物,不顧毫無相關學經歷背景,直白地就到她辦公室自我推薦。沒想到,她聽了我的「志向」之後,平緩地說:「妳先策劃個主題試試」。就這樣,我以一份「自己動手做堆肥」的企劃書,成為她編輯部裡的員工。
共事期間,沒有噓寒問暖,沒有任何哈拉玩笑。但每當我這個菜鳥有任何工作上的困難,她總能指引迷津,不是強勢命令,而是說「台中有個某某專家、林試所有某某先生……,你要不要聯絡看看?」如此之類的,輕描淡寫卻直指要點。
1992年,她離開綠雜誌。提起她想做台灣本土的自然叢書出版,資金上全由父親支持,邀我一起共事。於是1993年1月,我這個沒有編過一本書的編輯,成為「大樹文化」主編,與她開始十幾年的自然叢書編務。
那個時候,台灣尚無一家出版公司專門出版自然類科普書,市面上的自然圖鑑多是政府出版品。書店裡還沒有「自然生態」這樣的分類,由於內容跟包裝過於專業生硬,一般人讀來很難消化,也都置放在「農林漁牧」的專櫃,很難引人注目。
蕙芬總編長期以來想的,就是希望能成為動植物與人的溝通橋樑,製作台灣本土自然圖鑑,讓業餘人士也能閱讀、能使用、能沈浸其中。成立大樹文化,不是她嗅到了書市商機,只是想完成長年的夢想,於是,凡事以書、以讀者著想,不顧製作成本,無論給予作者的版稅、印製條件、容許編輯後製的時間,都盡其所能。
大樹成立之初,業界多人關心也擔心,以一年四到六本書的產量,尤其是這樣小眾的自然讀物,如何能長期支持。沒想到從第三年開始,每一次公司發出的『大樹自然書屋』書訊,在新書出版前,都會帶來超過2000本的直接訂購,就這樣,持續多年,幾乎是每本書一刷再刷,十幾年來,得到大大小小獎項超過150個。
說來輕鬆,經營者在這過程裡,健康與情感耗損之巨大,不足為人道。1996年,蕙芬總編第一次健康出現危機,血脂之高讓醫生驚歎不可思議。這次的危機,她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調整,公司暫停營運一年。彼時,我當了新手媽媽,完全沒意識到她的情況嚴重,心想自己也就趁機休息吧!這一年,她放下工作,以中藥、斷食、運動,在家人的陪伴下,一年之後,果然得到十分健康漂亮的血液檢查。這就是她,總有超人意志,使命必達的執行力。
1997年,我們又回到工作。持續且漫長地,一本接一本,把各類本土自然圖鑑逐一完成。由於自然類學者專家並非都是天生寫手,製作這些專業人士的「處女作」真的困難重重,耗時也耗力。可貴的是,參與自然寫作的人,都是那麼誠懇可愛,儘管獲得的版稅或遠不如之前的投入,但大家目標一致,總能如期出版,且都獲得不錯的成果。
同一段時間,台灣也因為自然解說、戶外活動方興未艾,自然出版一時有好幾家蓬勃發展。也許是這股熱潮帶來更多同類出版的競爭,也許因自然類圖書也有受歡迎與冷門物種,幾年之後,書籍熱銷的盛況不再。2006年,終因無法再承受經營的壓力,蕙芬總編沈重宣布結束大樹文化。
對於出版者而言,再好的書若沒有送到讀者手裡,因他的閱讀產生各種發酵,書的存在並無太大意義。既然要結束營業,就以出清為目標。於是一場結束經營的清倉活動訊息,吸引來自全台灣各地的讀者,連日來,公司大樓排長隊選書購買,幾日後出清全數書籍,一本不留。
萬沒想到宣告結束後不久,天下文化來找大樹合作,希望承接經營權,在天下保留大樹出版品,並由蕙芬總編繼續自然書籍的編務。一直到今年,又是十幾年光陰過去。
世事無非成、住、壞、空。前些時候,我們偶爾一起爬山、上課,才聊起許多未來的生活想像,上個月,居然收到她第二次身體危急的訊息。坦白說,一開始我沒有太擔心,因為一直以來,她就是遇到問題就能意志堅定、全力以赴,最後完美收場的人。所以昨日,我離開醫院時,還想著隔天為她帶什麼她愛吃的食物……。然而,天不從人願,我尚未回到家門,雙手掛著的食材還沒送入冰箱,竟收到噩耗。
蕙芬總編,在2019年6月12日晚上八點過後,離開了她鍾愛的家人、朋友與動物們。
她無疑是我見過最能承擔與忍受的人。即使生病期間,依然平靜豁達,面對兇猛的癌細胞,始終沒有一聲哀嚎,我說,「你的身體對病痛很遲鈍,對動植物很敏銳」,我說「你簡直就像狗,痛覺很低」,「所以你也要像貓,有九條命」。她笑了,淺淺的,有點懊惱,有點無奈。
經過這一天,我反覆想起跟她的說話,與她的種種神情模樣。一個外表嚴肅,內向、不多話、不善交際,不說場面話,向來默默做事,為書、為作者實際付出的人,她的內在,是怎樣的柔軟浪漫,充滿理想,才能走到今日!我彷彿已經見到她漂浮上昇,終於身軀輕盈,通透逍遙,帶著一貫淺淺的微笑。
僅以此文,祝福我此生最重要、最珍貴的朋友,願妳安息。
資料來源:
0 意見:
張貼留言